红军西征在宁夏(四)
毛泽东为西征作战给彭德怀的电报。 资料图片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前后,按照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军事部署,制定并实施了宁夏战役计划。宁夏战役计划是红军西征期间以占领整个宁夏,靠近外蒙古,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援助,促进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为目标的战略决策,是西征作战部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党中央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意图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际,正是中国时局发生巨大变动之时。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日趋严重。面对这一新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反蒋抗日,不能局限于西北一隅,而要挺进抗日前线,这是民族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同时,陕北恶劣的自然条件、贫瘠的物产供应以及国民党军事战略的逐渐西倾,使得红军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如何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权?此时,党中央的一个重要战略意图随着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和中国革命的阶段性胜利变得日趋现实。这就是打通国际路线,即通过一系列指向性明确的军事行动,打开一条与苏联和共产国际接近的通道并加以巩固扩大,背靠苏联,取得其军事政治方面的援助,形成稳固且有保障能力的后方基地,以此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更加靠近苏联,打通国际路线的地域条件已然具备。
1935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中提出:“从现时起用极大努力争取与积蓄更加充足的力量,迎接敌人新的大举进攻而彻底粉碎之。开辟我们的苏区到晋陕甘绥宁五个省份去,完成与苏联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打成一片的任务。”在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中更加明确指出,“第一方面军行动部署之基础,应确定地放在‘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并把‘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拿‘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同它密切地联系起来”。
打通“国际路线”的路径选择
如何“打通苏联”?需要寻找打通的捷径。当时,中国与苏联接壤的区域有三处:一是东北,但日本侵略者已通过“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全境,并建立了伪满洲国,这条路径已然不可能;二是中蒙边境,即中
国与外蒙古交界处,外蒙古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到达外蒙古就意味着国际路线的打通;三是新疆,新疆北部、西部、西北部与苏联远东地区相接,且新疆军阀盛世才是亲苏派,到达新疆也意味着国际路线的打通。显然第二条路线对于当时红军来讲更为便捷,即由陕北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占领山西,辟为新苏区,再进入绥远,继而由绥远达中蒙边境,靠近外蒙古,最终打通国际路线。
围绕这条路线,1936年党中央筹划并实施了东征战役。鉴于国民党中央军大举入晋致使山西战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事实,中央决定“回师西渡”。通过东征打通国际路线的军事行动暂时无法实现,党中央又考虑与苏联和共产国际联系的新通道。1936年5月8日和5月14日的两次太相寺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红军下一步行动方向应向西挺进,在巩固扩大根据地的同时继续打通国际路线,由此开始了实施西征战役、征战甘宁的军事行动。
6月29日,毛泽东电告西征红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红军接近苏联的道路有二:一是宁夏及绥远西这一条路,距离较近,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缺点是恐怕不易造成根据地。但如能给马鸿逵主力以打击,一个时期的立足是可能的。二是甘凉肃三州这一条路,能造成巩固根据地,缺点是距离较远,某些区域人口稀少,行军宿营恐怕有些妨碍。”在这里,毛泽东分析了打通国际路线的两条路径,即通过宁夏、绥远到达中蒙边境,通过河西走廊到达新疆。这两条道路均有利弊,需要根据战局变化作进一步选择。7月1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彭德怀,路径选择的意向已很明确,“如外蒙能出兵策应并解送军械,我军又有渡河作战条件,则出宁夏最为有利”。可见,党中央最终选择了宁夏—绥远—中蒙边境这条道路来打通国际路线。
1935年11月22日印发的直罗镇战役捷报——庆祝我们进入陕北苏区的第一个大胜利。 资料图片
实施宁夏战役,欲打通“国际路线”
1936年8月30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冬季以前对一、二、四方面军行动方针的意见》,要求二、四方面军迅速北上,尽快与一方面军会师,之后以一个方面军据守苏区,两个方面军利用结冰之际渡过黄河占领宁夏,接近绥远,背靠苏联。9月14日,毛泽东等人电告四方面军领导人朱德、张国焘、任弼时,通报《我军占领宁夏的部署》,明确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合力夺取宁夏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军占领宁夏北部,四方面军夺取宁夏南部,二方面军负责钳制与策应,扼阻胡宗南部。
9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进一步明确夺取宁夏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夺取宁夏是打通苏联、发展红军、开展西北局面和对日作战的枢纽。……夺取宁夏的胜利,对开展局面有决定的意义”,并成立以李维汉为主任、叶剑英为副主任的宁夏工作委员会,负责战前准备工作。同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就集中攻占宁夏复电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再一次强调“向宁夏及甘西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因宁夏是陕、甘、青、绥、内外蒙,即整个西北之枢纽”。
10月11日,中革军委发布《十月份作战纲领》,即宁夏战役计划,指出宁夏战役分为两个阶段实施:10月11日至11月10日前为战役的准备阶段,红军的主要任务是休整补充,抓紧训练,加紧造船,做好进攻宁夏的一切准备。11月中旬起为战役的实施阶段,以一方面军主力和四方面军的3个军组成攻宁部队,向宁夏发起全面进攻。四方面军的另外两个军、二方面军全部和陕甘宁军区独立师组成向南防御部队,必要时抽调一部分参加攻宁。
宁夏战役计划发布后,中央于10月16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攻取宁夏的军事行动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革军委主席团领导下,由朱德、张国焘分别以总司令、总政委的名义组织实施。10月24日,毛泽东以中革军委的名义复电同意红军总部关于以一方面军主力占领黄河沿岸,以四方面军四军、三十军攻击中卫,牵制马鸿逵部;渡过黄河,控制宁夏门户,以一部兵力袭占定远营(今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时属宁夏省),相机攻占宁夏省会。
就在红军各参战部队进入战备状态且部分兵力已渡过黄河实施局部作战之际,战场形势发生新的变化,30万左右的国民党精锐部队从东、西、南三面向静宁、通渭、会宁地区进攻,企图将红军消灭在黄河以东的甘肃、宁夏境内。
形势的突变迫使党中央调整原定作战计划,以确保宁夏战役继续实施。调整后的作战计划要求红军各部队首先击破南来之敌,在南敌受阻后再转向北攻取宁夏。具体部署为:除四方面军九军以外的一个军随三十军渡河外,另外三个军和二方面军全部集结在河东,歼灭南敌,随后从中宁渡河。同时以四方面军两个军和二方面军进行南面防御,防止敌军再度进攻;一方面军占领金积、灵武,加紧造船,准备渡河进攻宁夏;四方面军过河部队派一个军占领定远营。因定远营是保证宁夏战役顺利实施进而打通国际路线的首要目标,也是红军通过绥远在外蒙古边境接受苏联援助的重要通道,该部署实际上是在阻击南敌奏效的前提下让四方面军渡河部队与河东红军一起继续实施宁夏战役计划。
10月30日,中革军委批准29日彭德怀等制定的旨在将三个方面军主力集中在海原、打拉池(今属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给追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海打战役计划》。同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指出“先打胡敌,后攻宁夏,否则攻宁不可能……除九军、三十军已过河外,其余一、二方面军全部,四方面军之三个军,统照德怀二十九日部署使用,一战而胜利,则全局转入佳境矣”。中革军委又一次重申:只有先击破南敌,才能为继续进行宁夏战役创造条件,而海打战役则起到盘活整个战局的关键性作用。
但张国焘却令四方面军四军、三十一军撤至贺家集、同心城,实际上是与中央作战部署相悖的变相撤退,致使红军主力右翼完全暴露。国民党军队推进速度很快,红军主力与渡河部队的联系被阻断,致使四方面军一部孤悬河西,海打战役计划流产,中央制定的先击破南敌、再北进宁夏的战略方针无法实现,宁夏战役被迫中止。以攻取宁夏为目标的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无法实现,这就有了后来组建西路军征战河西、挺进新疆的悲壮征程。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汪晓慧